地球暖化暴風強 人類猶如溫水煮的青蛙

2015年08月08日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2009年時,全球領導人同意要合作減排,避免全球氣溫比工業革命之前增加超過攝氏2度。攝氏2度似乎就是全球暖化的「安全範圍」。

但這完全不是科學家的用意,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專門研究生物多樣性的教授帕美珊說,氣候暖化的風險不是從增溫2度才開始,而是增溫超過攝氏2度會讓我們「從很糟進入更糟」的狀況。目前,全球均溫已經比工業革命時代之前提高攝氏0.8度。

近日橫掃台灣的蘇迪勒颱風威力如此強勁,可能就是全球暖化的結果。蘇迪勒的誕生地,西太平洋的赤道周遭海域,今年的水溫已比往常高出攝氏2.2度。科學家推論,海水水溫愈高,產生的颱風威力也就愈強。

《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今年5月登出的一份研究顯示,隨著全球海洋水溫升高,熱帶風暴的生成次數開始減少,但是生成的風暴強度愈來愈強。加州聖地牙哥大學另一項研究也指出,西北太平洋出現的颱風強度可能將因全球暖化再增14%;2013年奪走6300條人命的海燕颱風,這樣的超級風暴將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強。

颶風與颱風這樣的熱帶風暴,在地球的氣候系統中扮演把熱帶地區的熱量帶到極區的角色。這種「熱量轉移」的功能,可能可以解釋為何當海水溫度上升時,高強度風暴也隨之增加。

儘管像是美國保守派與許多共和黨人都聲稱全球暖化與人類活動無關,研究氣候的科學家已普遍認定當前的暖化就是人類工業革命後,大量排溫室氣體所造成。當前的課題已經不是如何阻止全球暖化造成的災害,而是如何避免從很糟的局面演變成更糟的局面。

如果當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沒有縮減,到本世紀結束時,全球均溫將比工業革命前增加攝氏4到5度。而就算到時人類馬上停止一切溫室氣體排放,全球均溫也將繼續升高。

這樣的氣溫增幅將使降雨更密集猛烈,殺人熱浪更常出現,超級颱風與颶風更常侵襲。乾旱與洪水讓農產歉收,而海水吸收大量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將使海水變得更酸,更難讓魚類生存,人類還可能失去海洋水產這個食物來源。

非洲許多城市的增溫幅度上看攝氏6度,將難以居住,而格陵蘭的古冰層會在溫度升高攝氏4度之前開始融解,海平面上升超過50公分,屆時上海、紐約等今日的富裕大都會將沉入海中。

聯合國將在今年12月於法國巴黎召開全球氣候變遷大會,各國領導人可以在會中拿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具體作法,設法達成氣溫增幅不要超過攝氏2度的目標。否則人類與地球其他生物將會見到天然災害愈來愈多,愈來愈猛烈。